top of page

每當身心疲憊得像繃緊的橡皮圈被拉到快要斷開,真正的安靜總是如此出其不意地降臨。所有事物剎那間靜止,耳朵突然變得靈敏,可以聽到許多額外的聲音。「這時窗外遠處的樹林反映著隨風呼吸的光影,馬上吸引了我的目光。」每一次,林浪的光線消逝之前,攝影師鄧浩倫都看得出神,種種原以為無法解脫的繁囂,一下子竟然可以置身事外。長久下來,這種體驗慢慢佔據心頭,成為異常私密而珍貴的時刻。

 

直到後來按捺不住,鄧浩倫手執相機走到林裡尋找光的源頭,雋永的生命力從枝葉的末端伸展開來,不自覺注視著,好像跑手只專注在跑道上面,「當你完全集中在一件事情,所有專注力都在它上面的時候,世界也彷彿不存在。」不假思索,快門已經全部按下。命運使然,與拍照的習慣,成就了鄧浩倫心目中一卷完美的底片。《36》,即底片的三十六格,一刀不剪,所有影像從第一格按順序忠實表現在書裡。

 

「裡面的照片很多看起來是一模一樣的作品,實際是我作為一個底片使用者在無法預視成果的前提下,會每次作出微調再拍一張,也就是持續地不確定,每一張都好像在推翻上一張。然而,反過來說,又有些殘留的東西似乎可以帶到下一張,讓肯定不斷加深。」從結果來看,風景無所謂不成立,就也無所謂的準確和正確,與本來每秒變化萬千的樹林光線,全都順應自然而生,跟人性一樣無法機械地複製。

 

以風琴摺頁的裝幀,作為一卷底片卷軸形態的呈現,《36》刻意挪走過於突出的封面及封底,消除起點與終點的界線,以極簡的設計降低干擾,使影像好像能在閱讀間循環往復。與以往一般是硬皮的風琴摺頁書本不同,純粹的紙張摺疊鬆開了書的既定結構,蓬鬆而隨性,讓紙張隨著讀者雙手展示其獨特的姿態。它允許各種閱讀體驗的可能性。

 

香港攝影師鄧浩倫,1984年生於香港,2013年開始以獨立身份發表多本攝影集,於2018年自組出版社一手包辦文字、設計等有關工作,強調作品的完整性,同年發表《36》。鄧浩倫的攝影風格安靜而帶神秘,多取材自一些無法過目即忘卻備受忽略的生活畫面或物件,像某個只有時間緩緩流過的角落,敘述一個不靠情節推進的動人故事。

bottom of page